口蹄疫与猪水泡病的鉴别与防控 - 防疫规程 - 养猪科学网

滚动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疫病防治 > 防疫规程 > 正文

口蹄疫与猪水泡病的鉴别与防控

来源:猪病课堂   
  口蹄疫和猪水泡病时常常遇到养殖户咨询二者的区别。看似一样的体温升高,口、蹄有水泡等表症,很多人就是分不清到底是哪种病。的确,猪水泡病与猪口蹄疫在临床表症上很相似,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确实难以区分。本文重点就口蹄疫和猪水泡病的流行与症状进行鉴别分析,以便更好的区别对待,彻底的做好防疫防控工作。
  
中国养猪网

  1 口蹄疫与猪水泡病的流行鉴别
  
  1.1 口蹄疫(FMD)

  
  俗称“口疮”、“蹄癀”,病原是口蹄疫病毒(FMDV),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的一种RNA 病毒。口蹄疫病毒具有多型性、易变性的特点。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知有7 个主型,每个主型又分若干亚型,每个亚型内又有若干抗原差异显著的毒株,这给本病的检疫和防疫带来很大难度。口蹄疫病毒粒子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在自然环境中可存活数周至数月,耐干燥,不耐热、酸、碱。口蹄疫病毒可侵害多种动物,最主要是偶蹄动物中的牛、猪和羊,偶见于人和其他动物。流行季节以冬春显著,但对规模化猪场来说,无明显的流行季节,且不易控制和消灭。
  
  1.2 猪水泡病(SVD)
  
  是猪传染性水泡病的简称或别称,病原是猪水泡病病毒(SVDV),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一种RNA 病毒。研究发现本病毒与人肠病毒、柯萨奇病毒B5 有抗原关系,所以人有一定易感性。病毒粒子对外界环境和消毒药的抵抗力很强,耐中低温,较耐酸,不耐碱,在肉灌制品中可存活1~2 年,甚至更长。猪是水泡病病毒的唯一宿主,流行季节以冬春显著,特别是在集中圈养的猪群或频繁调运的基地,各种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猪均可发生,具有一定的流行性,发病率高,死亡率低。
  
  2 口蹄疫与猪水泡病的症状诊断鉴别
  
  2.1 口蹄疫
  

  潜伏期1~2d,病变部位主要为口、蹄部发生水疱为特征,典型的病理变化是“虎斑心”。病初体温升高(40~41℃),口腔黏膜、鼻盘、蹄冠、蹄叉、蹄踵等部出现大小不一的水疱,水疱破裂后形成出血性溃烂面,如无细菌感染,一周左右可愈。如有继发感染,严重者可侵害蹄叶,使蹄壳脱落,患肢不能着地,常卧地不起。若哺乳母猪乳头有水疱,吃奶仔猪水疱症状不明显,表现为急性胃肠炎和心肌炎而突然死亡。
  
  口蹄疫与猪水泡病的鉴别与防控
  
  2.2 猪水泡病

  
  潜伏期为2~7d,临床症状受毒株感染量、感染途径及饲养条件和猪群年龄的不同表现各异。典型病例,初期体温升高(40~42℃),病变部位主要在蹄部,少见于口腔黏膜、鼻盘和乳头周围皮肤,其他部位常无变化,剖检内脏也无明显变化。病初在蹄冠、蹄踵和附蹄陆续出现大小不一的水疱,随着病情的发展,水疱逐渐融合、破裂、溃疡,病猪体温下降,跛行。重症或有继发感染病猪,蹄壳脱落。当蹄部出现水疱时,个别猪口、唇、鼻盘等部位也出现水疱。多数为良性经过,一般在2 周后痊愈,但初生仔猪抵抗力差,一旦患病可造成死亡。
  
  3 口蹄疫与猪水泡病的防控措施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口蹄疫与猪水泡病列为A 类动物疫病,由此可见其危害性有多大,必须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加以控制。发生疫情立即上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有关规定进行处置,必要时采取紧急、强制性的控制和扑灭措施。
  
  对已经感染了口蹄疫或猪水泡病的生猪立即隔离、封锁、急宰处置;肉尸和污染物彻底焚烧并深埋;污染场和用具、车辆等用碱性消毒药水彻底大消毒;对同群和其他受威胁的易感猪群,应用疫苗进行注射紧急预防接种;疫区封锁必须在最后1 头病猪痊愈、死亡或急宰后14d,经终末消毒后方可解除封锁。
  
  对感染了口蹄疫的轻症生猪,1~3 周多能自愈。对于有保留价值的种猪,在严格的隔离条件下,通过加强护理促进病程缩短,并配合用药对症治疗,以利病猪早日痊愈。
  
  对感染了水泡病的生猪治疗和防疫方法参照口蹄疫。平时要积极预防,加强检疫,常发地区或受威胁区要定期注射疫苗提前预防。口蹄疫常用的疫苗有口蹄疫弱毒疫苗、油佐剂灭活苗和基因工程苗,在疫区应当选用与流行毒株和亚型一致的疫苗进行免疫,仔猪可选用高免血清或痊愈血清注射预防。预防猪水泡病常用乳鼠弱毒疫苗和细胞培养弱毒苗,也可用水泡皮制成的灭活苗进行保护,免疫效果良好。对从事本病研究和防疫的工作人员,以及饲养场、屠宰场等与病畜密切接触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以防被感染。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猪寄生虫病怎么办?最有效三维立体驱虫法!
下一篇:猪呼吸道疾病的病因与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