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户退出比例最高达80%!西南地区养猪业发展现状、痛点及对策探析 - 热点新闻 - 养猪科学网

滚动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散户退出比例最高达80%!西南地区养猪业发展现状、痛点及对策探析

来源:猪业科学   
   

  我国是世界第一养猪大国,也是世界第一大猪肉消费国,养猪已成为我国畜牧业的支柱产业,2022年生猪养殖业产值规模达到1.5万亿,占农业总产值的17.78%。西南地区以山地为主,地形结构十分复杂,自然资源丰富,其中四川盆地为最大的盆地,人口稠密、交通、经济相对发达,养猪业也尤为发达。目前,西南地区生猪养殖体量已近全国总量1/3,在后非洲猪瘟时代,西南地区养猪业也面临不少的困扰,需要切实加以解决,以实现西南地区猪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




  1、西南地区养猪业发展现状

  1.1西南地区猪品种资源

  西南地区的养殖的猪种十分丰富,例如藏香猪、乌金猪、滇撒猪、滇南小耳猪、豪猪、成华猪、保山猪、青峪猪、莱芜黑猪与巴马香猪的杂交种、合川黑猪与藏香猪的杂交种等等。分布于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大部分地区以及湘鄂地区西部。毛色多为全黑和相当数量的黑白花(“六白”或不完全“六白”等),但也有少量红毛猪。这些猪种头大,腿较粗短,额部多有旋毛或纵行皱纹。产仔数一般为8~10头,屠宰率低,脂肪多。代表品种为内江猪、荣昌猪和乌金猪。近年来,地方政府、高校和科研院所一直在围绕这些优良的地方猪种开展工作,开发新品种。2022年,四川特色风味猪出栏量达400万头。成华猪“嘉林黑猪”、川藏黑猪“黑味美”等多个四川特色风味猪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正逐步提升。

  1.2西南地区养猪模式

  总体上,西南地区以散户养猪、家庭农场养猪与规模化养猪、集团化养猪多种形式长期共存。

  1.2.1散户养猪

  散养是我国比较普遍的一种养殖方式,截止2022年底,我国散户养猪比例占30%左右。长期以来,西南地区的养猪业都呈现以散户为主的格局,是农户散养数量较多的地区,尤其在山区,人们养几头猪,既是传统,也能为家庭带来收入。西南各省散户比例存在差异,如非瘟前,云南散户(100头以下母猪存栏)出栏量约占整体产能的80%~90%,疫情冲击下散户损失严重,会逐渐减少,但云南散户的生命力非常旺盛,散户仍然是养猪的绝对主力。但在非洲猪瘟疫情和规模化养殖比例逐渐增大等因素影响下,散养比例逐渐减小,截止2022年3月,四川散户的退出比例为50%~70%,云南省散户的退出比例为50%,贵州散户的退出比例为80%左右。

  1.2.2家庭农场养猪

  云南省的家庭农场比例仍处于50%以上。家庭农场生存现状堪忧,目前四川省养猪格局中,20头母猪以下占比仅为20%,目前仍持续下降中,此外20~200头母猪的家庭农场占比20%,200~2 000头母猪的家庭农场占比25%。四川省已累计备案专业从事生猪生产的家庭牧场超过1.7万户。

  1.2.3规模化养猪

  西南地区规模化养殖起步于2015年,非洲猪瘟爆发前,以“公司+农户”养殖模式居多。自2018年非洲猪瘟爆发以来,活猪跨省调运政策逐渐收紧,对生物安全的防疫管控更加严格。由于西南地区多山地,养殖场之间存在天然隔离,养殖密度不高,在2019—2020年,很多大型企业纷纷在西南地区设立百万级的生猪养殖规模场,同时为迅速恢复产能,地方政府对规模养殖场有不小的补贴力度。与此同时,对于散养户而言,由于防疫成本上升,加上政府补贴并不能惠及散养户,养殖成本压力陡增,随着猪价见顶后迅速下跌,中小养殖户正逐步退出市场,规模化养殖在西南地区迅速扩张。根据规划,到2025年,四川养殖规模化率将达到65%以上。

  1.2.4集团化养猪

  根据农业农村部公布的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排名前五的养猪大省中,西南地区就占了2个,四川、云南分别排名第一和第四。在这些生猪养殖大省规模扩张过程中,生猪养殖集团化扩栏特点明显。2023年上半年,猪价持续低迷,大型生猪养殖企业虽有卖猪场、停止扩建等动作,但集团化规模养殖的数量和占比仍没有缩减。且在今年猪价低迷、散户加速退出的过程中,规模养殖占比不减反增。

  1.3西南地区生猪养殖体量较大

  2022年全年生猪供应端呈现继续恢复态势,年末生猪存栏及全年出栏量均呈现同比增加。2022年12月末,生猪存栏量45 246万头,2022年全年生猪出栏量69 995万头,2021年为67 128万头,同比增加4.3%。西南五省2022年末生猪存栏量12 777万头,占全国年生猪存栏量的28.2%;生猪出栏量19 255万头,占全国年生猪出栏量的27.5%。其中四川的生猪存栏量和出栏量均居全国第一。西南五省能繁母猪存栏量占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的27.2%。

  1.4建成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网

  根据农业农村部非洲猪瘟分区防控工作精神,建立健全大区内重大动物疫病检测能力和结果区域内互认共享制度。2022年5月,农业农村部发布了西南地区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检测实验室247个,其监(检)测结果在西南区互认。这将有效提高西南区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效率,节约社会资源,为生猪及其产品生产、调运、加工等广大服务对象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2、西南地区生猪养殖痛点

  2.1生猪价格持续低迷

  中国的猪周期问题,猪市波动太大,一直是行内人士的困扰。非瘟后出现的猪周期已变得无规律可循。数据显示,近期生猪价格呈震荡下滑走势,西南地区猪价跌成“重灾区”,川渝以及云贵地区,猪价沦为“低价区”,6月底,重庆、云南、贵州三省(市)外三元猪交易均价13.25元/kg,四川外三元猪跌至13.2元/kg,猪粮比值跌破5:1,产销市场倒挂现象依然存在。从养殖龙头企业披露的业绩预告看,多数上市猪企今年上半年仍处于亏损状态,但由于整体上生猪产能过剩,猪价持续走低,下半年扭亏难度较大,养殖亏损可能持续。

  2.2养猪成本上涨

  中国养猪成本高,比欧美养猪发达国家要高出三分之一以上,除了猪病因素和养猪技术因素以外,主要原因是饲料成本高,饲料成本高的主要原因是玉米、豆粕、麦麸等主要饲料原料成本太高。除了饲料成本居高不下,其他养猪成本也在不断提高,如非瘟等疫病防控成本、兽药成本、环保成本、劳动力成本、猪场投资建设与机械设备成本等。据农业农村部监测,非洲猪瘟疫情前,生猪养殖成本约为12.5元/kg,当前每千克养殖成本较疫情前增加5元左右。在四川片区,7月份玉米每斤约1.5元,豆粕每斤2.6元左右,初步估算养猪的盈亏平衡线在每斤9元左右。云南省本地种植的玉米无论从质量还是数量上来说都达不到养猪的要求,而且山地多也限制了云南省的玉米种植面积,使得云南省不得不向外省购买饲料原料。同时由于云南省海拔较高,原料、物资等运输成本就会更高。

  2.3猪病多点散发

  2.2.1多病原混合感染情况较为普遍

  邬旭龙等通过对四川不同类型猪场426份临床样品进行病毒性病原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四川地区猪场病毒性病原阳性检出率较高,普遍存在多病原混合感染情况,病原感染种类多,其中以PCV2、PRRSV、PRV、PEDV的感染较为普遍,尤其是PCV2和PRRSV的混合感染最多。蔡重振等研究了西藏林芝地区养猪场40份藏猪腹泻粪便样本,检测出的病原(阳性率)分别为:PEDV(50%)、PDCoV(12.5%)、TGEV(17.5%)、RVA(10.0%)、ETEC(52.5%)、SE(30.0%);且60.6%的样本检测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体,其中18.2%的样本出现4种病原混合感染的情况,说明病原混合感染较为严重。

  2.2.2非洲猪瘟多点散发

  目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危害最大的仍然是非洲猪瘟,疫情流行形势严峻。上半年,湖北、云南、四川三省非法转运猪中检测出非洲猪瘟阳性病例,非洲猪瘟处于点发状态,虽对母猪产能暂无影响,但对商品猪略有去化。进入3月份后,四川省非洲猪瘟疫情稍有缓解,但其他疾病陆续复发,虽然致死率偏低,但养殖单位消毒、防疫成本增加。而根据卓创资讯数据显示,3月份养殖单位自繁自养由盈转亏,月内亏损额度最高为3月14日的100.75元/头,盈利最高为3月1日的24.79元/头。



  3、西南地区生猪养殖发展对策

  3.1走现代化家庭农场式发展道路

  集团猪场、散户并非未来中国养猪业的主流。因为,集团猪场单场动辄几十万母猪的存栏,就导致非瘟防控物资过多,难免出现漏洞,同时粪污如何消纳也是巨大难题。而那些“兼职”养猪的散户们,行情、疫情、政策会将这类群体自然淘汰,在此背景下,将催生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真正的家庭农场”。大浪淘沙下,未来技术先进、规模合理、环保达标的种养循环式“新型家庭农场”将成为国内的养殖主力。西南地区平原地带不多,山地和丘陵居多,大力发展现代化家庭农场也是趋势所在。真正的家庭农场建议达到以下标准:(1)拥有20~33 hm2(300~500亩)的土地;(2)存栏300~500头母猪自繁自养;(3)自动化程度高,养殖户具备先进养殖理念。此类猪场不仅能将防疫工作做到极致,还能轻松解决粪污消纳问题,同时合理的规模也有效降低了行情风险。目前的主要是解决家庭农场缺钱、缺技术、缺规模效益、缺现代化的问题,让家庭农场逆转成现代化的家庭农场,让家庭农场实现由副业变主业,由体力活变成技术活,由主观的管理变成智能的管理,由纯养猪变成多角化的管理。

  3.2优化成本打造核心竞争力

  健全生猪养殖管理体系,建立集饲料加工、生猪育种、种猪扩繁、商品猪饲养等多个环节于一体的完整生猪产业链,充分发挥业务链协同效应。饲料端:主动调整饲料配方,以精准营养理念及时优化配方,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饲料原材料成本上涨压力。种源端:开展育种且有实力的养猪公司可以深度合作世界知名种猪改良公司,通过自繁降低仔猪、肥猪养殖成本,推动养殖指标不断优化。管理端:可与世界知名养猪服务技术公司达成合作,通过借鉴学习海外先进管理经验加速自身养殖体系迭代。

  3.3做好生物安全防控

  非洲猪瘟等疫病防控,要采取综合措施,消灭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猪群,三手都要硬,搞好生物安全是基础,提高猪群免疫力,健康度是根本。特别是近期以来,出现的多点散发猪瘟疫病,更是要下大力气解决。要严格运输监管,全面禁止非法运输生猪,严厉查处非法运输生猪的行为。充分发挥“3+1”非洲猪瘟防控网格工作人员的监督和预防功能,进一步压缩县、乡、村和屠宰企业的网格成员责任,严格执行生猪运输日报表制度,快速有效应对生猪非法运输,依法处置。全面开展“大调查、大消毒、大培训”行动。要逐一调查辖区内的养殖场、生猪状况,制定“清纸”、“通知”,向乡、村、户宣传防控政策,对问题车辆经过的城市和州的主要道路进行清洁消毒,消除疫情隐患。严格执行公路和非公路跨省公路检查站“卡口”监管。对公路和非公路跨省公路检查站实行“刺刀式”监管,决不能“打瞌睡”。对每头猪都要进行检查,打造防控非洲猪瘟的第一道防线。严格按照程序报告疫情,严禁隐瞒或遗漏疫情。

  3.4推进猪企数智化转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入实施种业振兴,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要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推进猪企数智化转型升级,是实现养殖效益提升的必由之路。开展智能养猪装备及养猪机器人研发,既是强化我国养猪装备支撑的迫切需求,也是提高养殖效益,解决饲料资源短缺的迫切需求。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湖北:万头以上猪场奖励100万 引种种猪每头补贴80元
下一篇:合肥“强农九条”拟对新建改扩建规模场补贴500万!什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