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的持续性感染的根源在于带毒母猪:::: - 猪病防治 - 养猪科学网

滚动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疫病防治 > 猪病防治 > 正文

猪瘟的持续性感染的根源在于带毒母猪::::

来源:搜猪网   

 

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流行广泛,发病率及死亡率甚高,危害极大,对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由于猪瘟是一种病毒病,至今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法。近年来曾经有人进行过用干扰素、中草药制剂预防和治疗猪瘟的试验,但未取得成功。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基本无效。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制剂是猪瘟高免血清,但也只限于对发病前期的猪有效,而对病程进行到中、后期的猪基本无效。而且猪瘟高免血清的制造工艺流程较长、费时费力、成本高,不能大批量生产,不能解决猪瘟防制的根本问题。因此,控制和消灭猪瘟须以防为主,特别是要大力提倡综合防制。长期以来,我国以预防接种猪瘟疫苗作为控制猪瘟的主要手段,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控制猪瘟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随着养猪业的发展,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规模越来越大,随着不断从国外大量引进种猪和国内生猪的交易流通日益加大等等因素,给猪瘟的防制带来了不少困难。虽然普遍注射了猪瘟兔化弱毒疫苗,但各地猪瘟仍时有发生,而且多表现为非典型、慢性及隐性状态,并普遍出现猪瘟的持续性感染。持续性感染的根源在于带毒母猪——“带毒母猪综合征”。这也是连年注射猪瘟疫苗连年还发生猪瘟的主要原因。经反复试验证明,我国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是完全有效的,能抵御各株猪瘟野毒的攻击,完全可以放心使用。因此,我认为连年打苗仍连年发生猪瘟的根本原因不在于疫苗而在于母猪带毒。

猪瘟的“带毒母猪综合征”(Carrier Sow Syndrome)一般指妊娠母猪自然感染低毒力或中等毒力的猪瘟病毒后能引起潜伏性感染。病毒可通过胎盘的一点或多点传给胎儿,胎儿之间也可以互相感染。这种先天性感染经常导致母猪流产、产木乃伊胎、死胎或弱仔和震颤猪。弱仔在出生后不久即死亡或产下时貌似健康而实质上却是持续性感染的仔猪。产下来似乎“健康”的先天性感染仔猪的危险性是极大的,因为这些仔猪可在长达数月之久排出大量的猪瘟病毒而不表现出症状,也检测不出猪瘟抗体。

带毒母猪综合征在田间是明显的。荷兰人WensvoortTerpstra调查了感染母猪群,发现这种带毒母猪综合征在妊娠母猪的感染率可达43%。近年来我们曾对我国13个省、市29个大、中型猪场的所有21 014头种猪(其中绝大多数为种母猪)逐头采扁桃体,以猪瘟荧光抗体技术检测抗原,结果有2 336(11.12%)为抗原阳性(带毒猪)。由此可见,我国猪场的母猪带毒现象是相当普遍的,这29个猪场中全部存在母猪带毒,只是严重程度不同而已。最高的阳性比例可达30.70%,最低为4.40%

妊娠母猪感染猪瘟病毒后,在整个妊娠期病毒都可通过胎盘传播,病毒是由血液(病毒血症)通过胎盘屏障传给胎儿的。胎儿同样形成病毒血症,然后通过血液将病毒带到各种组织。妊娠母猪感染猪瘟病毒后产生的不同后果与感染的时间和感染毒株的毒力有关。母猪在妊娠的10天内感染,常常导致胚胎死亡并被吸收。妊娠1565天感染,多见畸形胎儿,出现水肿、脱毛(俗称“无毛猪”)、积水和皮下水肿,有时可见内脏器官畸形以及躯体末端坏死等。妊娠90天感染者,胎儿死亡率最高。产前一周感染,不影响胎儿存活,但可导致新生仔猪活力减弱及发病死亡。总之,母猪妊娠头45天感染的胎儿比妊娠65天以后感染的胎儿更易于死胎或更易于发展为持续感染和产生免疫耐受。此外,在妊娠的最后45天感染中等毒力时的胎儿很可能刚生下时或出生后不久表现出猪瘟的症状。

母猪带毒现象在我国是相当普遍的,造成的后果及经济损失也是相当严重的。特别是那些设备陈旧、圈舍拥挤、经营年限又长,加上管理较差的猪场,母猪带毒比例较高,造成的损失较大。即使是一些新建的全新猪场,设备先进,各方面条件都不错,但由于急于求成,从不同地方大量引进未经检验合格的种猪,结果猪瘟随种猪携带而来,从第一胎起,猪瘟在本场便连绵不断,带毒母猪通过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造成猪瘟的持续感染,如不加以有效控制则将愈演愈烈,造成巨大的损失。

我们曾进行过多次带毒母猪综合征的动物模型试验,均获成功。我们用被猪瘟野毒JL-1感染后发病并耐过的母猪与被猪瘟野毒BH-1感染后发病并耐过的公猪自然配种。公、母猪在配种前经猪瘟荧光抗体试验检测均为抗原阳性(即带毒)。母猪妊娠后定期活体采扁桃体检测也均为阳性,结果按预产期产下9头木乃伊胎。该母猪第2次配种后,又按预产期产下12仔,全为死胎。经用猪瘟荧光抗体技术检测两次产下的木乃伊胎及死胎全为阳性。此母猪后来经多次配种,多次返情,最后只好淘汰。在人工感染猪瘟病毒至试验结束的750天期间,以猪瘟荧光抗体技术跟踪检测,一直为阳性。

此外,为了证实带毒母猪在引起猪瘟垂直传播的同时是否也引起猪瘟的水平传播,其间曾放入2头无猪瘟抗原和猪瘟抗体的健康猪作同居感染。经检测其中一头猪于第7天出现猪瘟抗原阳性(带毒、已感染),第12天体温升高;另一头于第14天出现抗原阳性。这证明了带毒母猪确确实实既进行猪瘟的垂直传播又进行猪瘟的水平传播,是猪瘟传播的重要传染源,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我们曾将某猪场做猪瘟净化淘汰的2头妊娠初期的带毒母猪(经检测,均为猪瘟抗原阳性)带回进行实验观察、跟踪。2头母猪均按预产期产仔。其中一头产下11仔,有5头带毒,第9天死亡1头;另一头产14仔,其中3头死胎,14仔中有12头先天带毒,且在出生后的251天内自然死亡6头。

母猪带毒综合征在田间是明显的。我们曾在我国3个省的5个大猪场监视过32头经猪瘟荧光抗体试验检测为阳性的带毒母猪的产仔情况。发现32头母猪或产死胎或产下的大多数仔猪在产后3天内死亡。随机抽检32窝仔猪中的97头,结果有94头为猪瘟抗原阳性(先天感染),阳性率达96.7%。另有一个猪场在净化种猪群过程,发现有5头临产的猪瘟带毒母猪。当时舍不得淘汰,遂在隔离条件下饲养并产仔。75天后,这5窝猪外表观察无异常,但每窝随机采样2头,连同5头母猪的扁桃体经猪瘟荧光抗体法测定,全为抗原阳性,证明这些仔猪全部先天感染了猪瘟,5头母猪仍为阳性。

由于带毒种猪几乎全部表现为隐性感染,不表现临床症状和肉眼可观察的病理变化,但以猪瘟荧光抗体技术一般都能诊断出来。不仅带毒母猪妊娠后猪瘟病毒通过胎盘屏障感染胎儿造成垂直传播,带毒公猪也可通过精液感染母猪。我们在田间已跟踪到带毒公猪与健康母猪配种后,母猪产下死胎及弱仔的结果。因此,种猪群感染猪瘟后,带毒母猪通过胎盘垂直感染胎儿,产下的带毒仔猪或僵猪不断产毒、排毒、污染环境,感染其他健康猪。同时,先天感染猪瘟的仔猪产生后天免疫耐受性,形成持续性感染的带毒猪。如果未经严格的实验室检验,这些猪被误作后备种猪培养就会形成新的带毒种猪群。带毒种猪在产生垂直传播的同时,又向环境排放病毒,感染其他健康猪。这样,由于垂直传播与水平传播在一个猪场反复、交替进行,造成猪瘟感染的恶性循环链。猪瘟持续感染,长期困扰着养猪业,制约着养猪业的发展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脚踏实地做好以净化种猪群为核心的猪瘟综合防制。

猪瘟的净化是当前养猪业所面临的重大实际问题,也是控制猪瘟,消灭猪瘟的重要手段。同一猪场中各类猪群均可遭受感染。控制和根除猪瘟采用全部扑杀的办法显然是不现实的,难于实行。根据我国国情,在猪瘟污染猪场,实施以净化种公、母猪为主的猪瘟综合防制技术措施是切实可行的,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的做法是一旦确认猪场存在猪瘟时,立即实施净化,以全场所有种公、母猪逐头活体采扁桃体,进行猪瘟荧光抗体试验法检查。必须指出,检查是否是猪瘟猪一定要查抗原而不是查抗体,抗体的高低不能说明该猪此时是否带毒!只要检查出猪瘟抗原阳性(带毒)的猪,一律立即淘汰。每6个月进行一次,一般进行3次左右便可彻底解决问题。

总之,以净化种猪群、净化后备种猪群、消除传染源、降低垂直传播的危险为主,结合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增强群体的免疫力,并对其他疫病积极进行协同防制,加强隔离消毒,实行“全进全出”饲养工艺,以及改良环境,改善设施等一整套综合防制技术措施是行之有效的,也能做到的。不管一个猪场的猪瘟污染有多么严重,净化后3个月便可面貌一新,只需11.5年的时间,猪瘟便可得到完全控制。这套猪瘟综合防制技术措施不受地理条件的限制,适用于全国各种规模的猪场。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当前我国猪瘟防制中存在问题和对策
下一篇: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