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因复杂,难控制!猪流行性腹泻病的流行趋势及预防措施
1、发病病因
1.1 饲养管理因素
对大多数养殖场而言,PED的发生主要源于自身饲养管理不当所致。处于发病状态的病猪和刚恢复健康的猪是传播该病的主要源头,它们以直接接触或间接的方式如通过粪污、水、料、生活用具、围栏以及运输工具等经由粪口向健康猪传播该病。PEDV的病原学显示,该病毒虽然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致病力,但其对环境的耐受性很低。自然光中的紫外线就足以灭活该毒,养殖中常见的消毒剂更是可以轻易杀死该毒株。因此,良好的饲养管理措施,对圈舍、运输工具等执行严格的养殖消毒能够很好地降低该病的传播和发生。
其次,转群、气温的骤然升降、换料、采血等的发生,会造成猪机体抵抗力的下降,从而大大增加患病概率,对此饲养上要注意运用恰当的方式进行管理应对。
另外,该病在不同年龄组中表现出不同的易感性,日龄很小的猪由于免疫发育不完善、机体抵抗力弱,最容易受到该病的侵袭。研究显示,乳汁是向仔猪垂直传播该病的一大途径。由于母猪可长达200 d携带病毒,再加上很多养殖场经常引进外来母猪,这导致了仔猪感染PED概率的增加。对于该现象,养殖上必须予以重视。
1.2 PEDV毒株的变异
PEDV感染是导致猪患病的直接原因,自该病毒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被报道以来,就广泛的流行于世界各地的各大养殖场。变异毒株的不断出现,使得该病毒的毒力增大,从而造成了PED患病的增加。
2、临床特征
由于仔猪与成年猪易感程度不一,其症状程度、轻重也有区别。对仔猪来说,PED的潜伏期大概在15~30 h。不足7日龄的仔猪感染后症状最为严重,不但出现剧烈的腹泻,排出类似油状、夹杂血的黄白色水样粪便,而且出现体温升高、呕吐、食欲废绝、无法正常吮吸乳汁的现象。该日龄的患猪死亡率可达100%。病理学解剖能够发现其肠系膜淋巴结和肾脏有程度不同的出血,肠道肿胀且充满黄色水样物质,其肠壁变薄有的甚至已经成为半透明状、肠绒毛萎缩且绒毛上皮细胞脱落。半月龄以上的仔猪症状要相对轻一些,在及时的治疗和照料下能够逐渐痊愈。然而,大部分的痊愈仔猪由于发育受到影响而出现发育迟滞,导致养殖场的仔猪淘汰率显著升高,影响猪场的经济效益。
对成年猪来说,感染后潜伏期较长且差异较大,一般为5~8 d。患猪精神状态差、呕吐、腹泻、采食量明显降低,大多数7~10 d会恢复健康,基本不会出现死亡。
3、流行现状
PED最早报导于英国,当时主要引发了育肥猪和架子猪的急性腹泻,于仔猪阶段则很少发生。该病被记录为“流行性病毒性腹泻”。5年以后,该病又再次暴发于英国所有阶段的猪群中。1978年,该病毒被首次分离并命名为“比利时株,CV777”,但大众对该病毒仍以“流行性病毒性腹泻”来称呼。直到1982年才正式更名为“PED”。该病毒自发现以来到二十世纪末,在欧洲并未造成大规模的暴发,多是以隐性感染的形式存在。而在同时间的亚洲,该病毒在各个猪场中表现出了越来越高的感染性和蔓延趋势。其中,日本在1993年暴发的了大规模PED,很多养殖场仔猪的死亡率达到了100%;韩国在1992年暴发的PED疫情,仔猪死亡率达到50%;中国、泰国、印度、越南、菲律宾也均先后出现大规模的PEDV感染,给本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从2010年末开始,新型高致病性PED开始在全球主要生猪产地,包括美国、欧洲、墨西哥、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大面积流行,导致大量哺乳仔猪死亡,全球养猪业损失严重。我国在新PED毒株的疫情出现初期,仅华南地区就有超过100万仔猪死亡。而美国在2013年PEDV传入后,有700万头仔猪死亡,大约占美国养猪总量的10%。值得注意的是,非洲、澳大利亚、欧洲(除了乌克兰以外)并没有发现这种高致病性PEDV的流行。该新型株也被区分为G2型毒株,研究证明,其比CV777毒株传染性、致病性更强。截止到目前,PEDV通过基因插入、缺失和重组等方式仍不断演化出高致病力的变异毒株,这些毒株以G2型为主,同时有多种G1亚型与G2亚型共存,导致临床上猪腹泻情况更加复杂,也给治疗和预防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4、预防措施
4.1 加强饲养管理
由于PED的发生与饲养管理密切相关,因而在预防上要注意加强生猪养殖的饲养管理,做到控制好PED传染源、切断病毒传播途径、保护好易感猪群。
在控制PED传染源上,首先要注意仔猪和后备母猪的引进,确保引进的猪的健康程度,坚决拒绝疫区猪的购买。特别是对于后备母猪的购入,由于其能够长时间的携带病毒,因此对于购买源头一定要慎重,做到合理的引种。其次,要严格管控进出人员以及做好养殖场防虫灭鼠工作,防止病毒携带者入内。最后,对于有疑似PED症状的猪,要及时隔离,避免其感染其余健康的猪群。
在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上,最重要的是做好养殖场的消毒消杀。对于外来车辆、人员、用具切实做到认真消毒,对养殖场内也注意定时消毒。
在保护猪群上要从饮水饲粮、环境控制、提高其机体抵抗力等多角度管理调控。保证饮水和饲料的干净,防止饲喂霉变饲料,并确保饲粮的营养水平;日常的管理中要注意通风、注意适时的降温或供暖,防止猪群环境温差过大;要及时清理粪污,保证圈舍环境的干净卫生;要注意猪群肠道健康的调控,适当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也可视情况添加抗病毒的中草药进行保健,增强猪群疾病的抵抗力。
4.2 接种疫苗
就目前而言,各国仍旧以疫苗接种作为预防该病的主要手段。常见的PEDV疫苗主要包括四大类:弱毒疫苗、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和核酸疫苗。灭活疫苗制备较为简单、安全性高,但成本比较高且产品质量难把控。其中PEDV-TGEV二价灭活苗、EDV-TGEV-RV三联灭活疫苗效果较好,为早期PEDV的防控提供了重大帮助。相对于灭活苗,弱毒疫苗免疫原性更高,但存在毒力返强、散毒的风险。市面上常使用的弱毒疫苗株主要有CV777株、P-5V株、KPED-9株、DR13株,以及G2型毒株ZJ08和AJ1102的弱毒疫苗,均取获得了较高的保护力。亚单位疫苗具有安全性高、可提供物质明确的统一抗原等优点,但需要佐剂与免疫增强剂提高其免疫原性。核酸疫苗包括DNA疫苗和mRNA疫苗,安全性高、成本低,该疫苗是当前研究的一大热点。
实际养殖中,对于不同的猪群、不同生产模式的猪场,要分别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免疫预防举措,其中尤其要注意建立母猪免疫体系,做好妊娠母猪的免疫工作,保证其仔猪能够从初乳中得到母源抗体,以达到保护仔猪目的。
4.3 紧急免疫
若患病的猪为预产期在10 d内的待产母猪,可以启动紧急免疫,注射灭活苗,刚出生的仔猪可以及时通过母乳获得被动免疫,从而减少仔猪的发病,保护仔猪。也可以使用返饲,即将患病仔猪的粪便或肠道喂食给妊娠猪,促使其母体感染而获得对应抗体,通过这样的方法达到使仔猪获得PED抗体的效果。
5、治疗举措
对于治疗该病,目前并未有特效的药物。大多数养殖场以抗生素治疗居多,根据疾病的症状用药,并及时地补充病猪体液。养殖区一旦出现发病,首先要对该场进行封控,隔离病猪,消杀全场。若患病的仔猪发病严重,要及时做出淘汰并进行无害化处理,以减少损失。
6、结语
PED仍旧是全球范围内阻碍养猪业健康发展的一大疾病,且自2010年开始,流行毒株以G2亚群为新的变异株,不断通过基因的插入、缺失、重组等方式发生变异,给该病的防治带来困难。该病的防治尚无特效药治疗,保证养殖场的环境卫生、做好消毒、切实落实好科学的饲养管理举措并根据养殖场的养殖现状制定免疫体系,是防治该病的有效手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猪病频繁爆发,如何通过猪体表的表现辨别猪是否健康?
下一篇:猪只腹泻只是排毒方式?详解腹泻与拉稀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