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伪狂犬病病毒致病新机制 - 猪病防治 - 养猪科学网

滚动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疫病防治 > 猪病防治 > 正文

研究揭示伪狂犬病病毒致病新机制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究揭示伪狂犬病病毒(PRV)变异株神经嗜性增强的新机制,相关研究成果于2023年10月12日发表在《生物化学杂志(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上。

伪狂犬病病毒(PRV)是一种嗜神经性α疱疹病毒,猪是其储存宿主。自上世纪90年代,我国应用Bartha-K61株疫苗进行广泛免疫,有效防控了伪狂犬病的大范围暴发流行。2011年以来,PRV变异株的流行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与以往毒株相比,PRV变异株除抗原表位发生变化外,感染动物表现为更严重的神经症状。

为探究PRV变异株引起严重神经症状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以变异株与经典株的代表株PRV TJ和PRV SC为基础,在小鼠体内和体外模型中比较了两个毒株入侵神经细胞的能力,发现PRV TJ入侵神经细胞的效率更高,而两个毒株在DNA复制和逆轴突传导能力上无显著差异。研究证实,病毒囊膜蛋白gB、gC和gD的突变协同增强了PRV入侵神经细胞的能力,特别是gD蛋白变异显著地提高了其与人源、猪源和鼠源nectin-1受体的亲和力,在增强入侵神经细胞能力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该研究揭示了PRV囊膜糖蛋白自然变异与及神经致病力之间的关系,为研究PRV进化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猪弓形体、附红细胞体病不可忽视!怎么防治?
下一篇:非瘟防控的再认识!非瘟弱毒传播因素,你都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