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猪这么可爱,怎么喂养才好吃? - 营养标准 - 养猪科学网

滚动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物营养 > 营养标准 > 正文

猪猪这么可爱,怎么喂养才好吃?

来源:华南农业大学   
猪猪这么可爱

怎样喂养才能更好吃?

在华农,有一群

“猪猪营养师”

致力于做好仔猪成长“健康餐”

推动产业技术升级

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今天,了解他们的故事

动物科学学院江青艳教授团队骨干成员合影

粉红色的小猪幼崽,拥有可爱的外表,而它们的健康成长,是养猪从业人员的重要议题。但在实际养殖过程中,过早断奶经常使得新生仔猪“吃不好、长不胖”,甚至会失去性命。长期以来,仔猪死亡淘汰率(下称“死淘率”)居高不下,成了影响我国养猪业的一大难题。
针对这一问题,来自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的江青艳教授团队,开展“提高仔猪肠道健康的营养调控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项目研究,针对仔猪的肠道营养健康,实现多项技术突破,最终为仔猪保育定制了一份突破性的高效“食谱”,也为仔猪死淘率过高的养猪业“症结”下了良方。
在今年下半年公布的2022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名单中,该项目荣获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给仔猪吃什么、怎么吃,和给断奶的婴儿配备针对性的阶段奶粉是一个道理。吃对了、吃好了,仔猪才能茁壮成长。” 江青艳说。

华农专家

为小猪定制专属“食谱”

养猪业有一句生产口诀:“出生重一两、断奶重一斤、出栏重十斤”,意思就是猪场要盈利,就得让小猪在出生时和断奶时都达到理想体重。为了提高母猪的繁殖效率,国外生猪养殖场普遍会让本该出生60天断奶的小猪提早断奶,其中采用了“仔猪早期断奶技术”。但在我国实践时,仔猪却出现了严重的食欲不振、腹泻等应激反应,死淘率高达80%。

这种在国外普遍适用的饲料管理技术,在国内却有点“水土不服”,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江青艳团队把目光聚焦到了仔猪的肠道健康:肠道不仅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发生场所,其免疫功能也是维护健康的重要屏障。在养猪生产中,肠道健康受损往往直接引发仔猪消化不良、腹泻甚至死亡,再加上我国养殖环境差异大、病原复杂,这直接成为限制我国养猪业发展的瓶颈。

 

从仔猪肠道受损的关键“病因”入手,一路“刨根问底”、层层分析,江青艳团队最终发现,断奶仔猪肠道的“不健全”和“不健康”,源头都是饲料营养问题。仔猪的食谱从母乳过渡到颗粒饲料时,其中不利于消化吸收的抗营养因子与肠道内的菌群会“大打出手”,最终导致仔猪肠道损伤和免疫力下降,让仔猪变得食欲不振,导致营养缺乏,形成恶性循环。

 

在此基础上,团队找准了三个相互关联的“靶点”:食欲不振、消化吸收障碍、肠道免疫紊乱,并有针对性地为小猪们开发了提高食欲、改善免疫机能、缓解肠道损伤的功能性营养素和“酶-菌-元”协同技术,在“食材”和“烹饪方式”上都实现了新突破。这些技术从整合生理学的角度,多管齐下,为小猪营养餐保驾护航。

 

结果也令人欣喜。按照这份“专家级营养健康新食谱进餐的仔猪,相较于其他仔猪采食量提高5~10%、成活率提高5~8%、腹泻率降低10%~15%、日增重提高5%~7%……困扰我国断奶仔猪死淘率高的“卡脖子”问题,终于拨云见日。

 

团队研发的部分产品

“产-学-研-用”一条龙

经济效益显著

“18年前进入动物科学学院工作时,我就参与到这个项目中了。在第18个年头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我的内心可以说是喜不自胜。”团队成员、动物科学学院教授左建军说。

在这个“小猪营养师”团队里,来自营养生理学、营养生化、生物工程、肠道微生物和免疫学等不同领域的专家们发挥各自所长,优势互补。同时,团队还与多家企业开展长期合作,结合实际生产需要,就技术的研究、试验、推广各司其职。

依托“华农-温氏”创新研究院、“华农-大北农研究院”、广东省现代饲料产业创新团队,项目还搭建起收集应用数据的产业网络,形成一套“产-学-研-用”合作机制和模式。

就这样,江青艳团队边开发、边论证、边推广,在和企业共同开发技术的同时,实现了技术的推广应用。

目前,项目成果已在全国26家企业投入生产实践,共推广各类仔猪饲料约635.5万吨,累计新增产值240亿元,养殖户产生经济社会效益360亿元。同时,项目组成员对接指导了5个*********及省级农业产业园建设,近3年累计服务企业20余家,指导农民近1.4万人次,社会经济效益成效显著。

团队表示

未来将围绕畜禽营养的关键领域

聚焦“吃什么、怎么吃、

如何吃、吃咋样”的核心问题

继续开展深入研究

为饲料行业与畜牧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做出更大贡献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想选好猪要知道如何选择品系?不同品系猪基因特点及营养需求
下一篇:如何怎样正确从米糠中提取蛋白及蛋白饲料?详细步骤在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