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的“前世今生”:原来,我们一直错怪猪了 - 国内新闻 - 养猪科学网

滚动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猪的“前世今生”:原来,我们一直错怪猪了

来源:猪价格网   
一只猪最神圣的使命:吃好、睡好、长胖······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而却极少有人知道,作为我们主要蛋白质来源的猪,也在这五千年的文明中从未缺席,甚至更早。

  但就是这样一种圈养历史悠久、生性憨厚的动物,在后来的文化中却又常常别视为“蠢、脏、呆”的代名词,即便是与猪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人,都未必知道猪其实也曾被视为勇敢、聪明的象征。

  一、溯古:不逊色于人类文明的”猪文明“

  关于“猪文明”的追溯,各路说法不一,但归结起来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其历史绝不逊色于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

  有的说猪文化更可追溯到75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浙江余姚),当时已有家猪出现;也有的说中国人养猪最早的证据,可以追溯到9000年前。

  由此可见,猪文化,已经是华夏文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上古,猪文化与今天大相径庭,不仅不含贬义,反而更多的是褒义。不但“家”的含意是在房屋内养猪(猪在古文中写作“豕”),就连当时的社会活动,也以与猪有关的事为中心,例如“事”甲骨文像双手举长柄网捕捉猪或之状。

  而人的素质,也以猪事为坐标来衡量,如“敢”字,有徒手捉猪以示勇敢之意,那么不能捉猪便为怯懦。家猪显得那么温驯老实,是因为长期被人类驯养,与大自然隔离而丧失了其本性,而野猪性情凶暴,善于搏击,于是基于这一特点,猪便含有“勇往直前”的意思。

  二、近代:人与猪”惺惺相惜“

  养猪这项古老而传统的农业生产活动,在中国,似乎也有更深刻的解读,猪温和,而养猪人,也常常是憨厚老实低调之人。

  特别是在经济水平整体低下、物质极度匮乏的中国旧时代,农民作为养猪业的“主力军”,更是给予猪极高的地位,在当时,猪,就是一个家庭唯一的收入来源。

  彼时普遍六七个孩子的农村家庭,猪吃得比人还好的现象并不少见,但即便如此,孩子们也不会有任何抱怨,因为只有这样,父母才能有钱买米买油,自己才会有钱上学,到年底才能好好享用上一顿美味的

  吃糠咽菜的时代,人们并无他求,吃饱,就是最大的满足,而一盘猪肉,却为这样朴素的生活带来些许色彩,猪,便是这希望的载体。

三、现代:猪也要“赶时髦”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的养猪业,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产能,已经不知道翻了多少翻,今天的中国人,已经不缺衣少吃,但猪肉,永远不会在饭桌上缺席。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中国大江南北,依靠科技力量,传统的中国养猪业,也从原来的“农村家庭生产”转变成了今天的“规模化生产”。

  今天,农户养慢慢退场,当年“人猪惺惺相惜”的场景已渐行渐远,现代化的甚至楼房猪舍、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让猪活得好一点”这样的口号也并不奇怪,这背后的愿景依然是:养好猪赚到钱。

  “赶时髦”的猪,不单住上了“小洋楼”,吹上了空调,更是从今年开始,拥有了自己独一无二的“身份证”(基于智能养猪支撑技术之一—猪脸识别)。

  而这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变化,也在慢慢改变着人们对于猪、对于养猪业的认知:原来科技不止于人,科技真的已经在改变养猪业。

  说句玩笑话,不知道几十年前在四处漏风的猪圈中呼呼大睡的猪,有没有想过今天自己的后代能够过上这般“滋润”的生活?

  从古至今,如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一样,养猪这项事业,也期望能够迎来自己的新时代,并能够成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力量之一。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非洲猪瘟疫区解除封锁
下一篇:多一些期许,少一些抱怨,解封大道又添新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