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猪业,哪些关键词值得铭记? - 国内新闻 - 养猪科学网

滚动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2023年中国猪业,哪些关键词值得铭记?

来源:政经视点   


  年末岁尾,盘点2023,中国生猪产业面临生存危机,这一判断,恐怕行业内人士不会反对。危在猪价持续低迷,致使过高的养殖成本与生猪价格之间持续倒挂,养殖散户与猪企面临着持续的现金流压力,危在行业处于艰涩的能繁产能去化,危在全行业亏损陷入生存保卫战。
  观察2023年中国猪业,哪些关键词值得铭记?
  低价、非瘟、分化、退出、收储、智能化……都可能描述到中国生猪产业生态中的一个切片,却无法透视产业的全景气象。
  哪一个关键词(组)更能表达痛苦中挣扎的中国猪业?
  政经君给出的关键词组是:打破常识。2023年,中国猪业的持续转型升级与迭代蝶变趋势加速推进,正冲击着行业人的传统认知,正颠覆着行业人的思维逻辑。至少有十大打破常识的趋势性行为正在持续演化。
  雷军说,站在风口,猪也能飞。养猪人能否抓住养猪的新风口,真的意味着生与死。




  打破常识之一:四年一个猪周期逻辑失灵了
  如果按照过往四年一个猪周期逻辑(上一个周期为2018年至2022年),2023年当是猪价上扬的一年,事实是由于规模厂产能占比迅速扩大,导致决定猪周期转的主导权,由过往大量散户转移到了规模厂,而规模厂有更多的融资能力,致使主导权位移背后的力量由过往的成本驱动,变成了今天的资本驱动。
  四年一个猪周期的逻辑常识被打破,现在看,推迟至五年,甚至六年的新一轮猪周期辑正在强化。
  打破常识之二:农户养猪致富的时代行将结束
  养猪是农户致富的路径,也是政策至今持续鼓励农户的创业方向。毕竟,农户养猪有着农村创业的先天优势,包括土地、饲料、人工、淡水等生产资料与劳动力可以就地取材。然而,随着生猪养殖由副业到专业转型的规模扩张与技术进步,特别是非瘟疫情的冲击,养猪竞争力来源由依靠传统生产要素成本优势进化到了依靠技术创新带来的养殖效率提升上。此时,规模厂养猪优势正在迅速赶上农户养猪优势,并将形成超越,尤其是非瘟的持续打击,已让更多的农户不得不放弃养猪致富的念想。
  今天,已是非瘟侵袭中国生猪产业的第五个年头,虽然物理防控有效,可是有限。当下,局部地区非瘟疫情大面积爆发,致使坚守的大量农户、甚至中小规模养殖企业面临退出。对于农户来说,打破常识的是养猪致富的时代就要结束了。


  打破常识之三:强大的资本在供需结构失衡下是脆弱的
  养猪规模厂尤其是养猪集团厂在非瘟疫情侵袭中国之后异军崛起,打破了传统的生猪产业结构,抢占了散户“中招”之后的空白市场,资本养猪也沦为行业内的谈资主题。
  然而,貌似强大的集团厂虽然借势做大了规模,可是如果探竟其资本背后的产业竞争力,却无法让人信服。
  规模大则大矣,可关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最核心指标生产效率并没有同步提升。这典型地体现在一部分集团厂穿新鞋走老路——仍然沿着优化传统生产要素的路径寻求降本增效的空间,可是,这种粗放式的养殖方式却无法承接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养猪产业的赋能以及养猪创新技术的大规模应用。
  当前,缓慢的产能去化虽然导致猪价持续下跌,让整个行业陷入亏损,可是其中集团厂由于养殖成本的差异,导致亏损的规模不一,而一个市场共识是,沿着传统养殖方式扩张规模的集团厂养殖成本难以大幅下降,致使它们连续亏损,有的已经亏了三年。
  这打破了一个常识:强大的资本总会占据竞争规模优势。可是持续的供需结构失衡,导致集团厂负债持续高企,甚至发生了信用挤兑,其脆弱性昭然若揭。



  打破常识之四:加倍呵护的养猪政策失调了
  12月8日,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在杭州召开2023年全国畜牧业生产形势分析会,会议强调要不断优化完善生猪产能调控措施,精准开展生产预警引导。
  “调控”、“精准”等官方表述,可以说,一直是贯穿五年来非瘟疫情之后的生猪产业政策主基调,甚至把地方生猪饲养规模纳入到地方政府负责人的责任管理之中,确保生猪稳定供应。
  然而,从市场供应看,因激励与约束政策导致生猪产能加速修苏,正成为新一轮猪周期延迟与能繁产能扩张的引导诱因。致使行业集体陷入到了艰难的生存竞争之中。
  客观地评述,越想把生猪死死地按照“计划”的方式生产与供应,越事与愿违。可以说,政策越加倍呵护,越让行业痛苦不堪。要知道,老百姓吃到了低价猪肉,却极大消灭了社会财富。
  打破常识之五:创新型企业打破了规模不经济假说
  在中国养猪界,规模不经济的说辞具有很强的话语市场,原因是有比比皆是的企业案例。
  当下,在缓慢的能繁去化之中,一批集团厂因为养殖高成本导致企业负债持续攀升,正在验证着规模不经济的判断。
  然而,在中国生猪产业内,仍然有打破规模不经济规律的企业,比如牧原。作为全球******的养猪企业,它的养殖完全成本在中国居集团厂第一阵营(甚至最低)。
  牧原是如何做到的?当然是创新。
  从公开信息看,牧原的生猪生产,从养殖模式到饲喂方式,从饲料营养到种猪繁育,从商品猪饲养到屠宰加工,公司在每一个涉及生猪生长与生猪养殖效率提升的关键环节上都通过组织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实现了重塑,为中国生猪产业树立创新型发展的样本,从而通过创新技术达成了养殖成绩的持续提高,打破了规模不经济假说。
  打破常识之六:让猪“喝空气”真的有竞争力
  “牧原的猪是喝空气长大的”,曾经有不少养猪业内人士这样嘲笑牧原。
  应对非瘟,牧原研发了四级空气过滤系统,已成为新型智能猪舍的必备工具,它为生猪健康生长,疫情净化提供了洁净的微环境,有行业内人士说,牧原为中国养猪提供了一个“丹麦式的养殖微空间”,从而成为提升养殖成绩与生产效率的必要条件。
  从公司使用实践看,牧原养猪成本持续下降,就有因为猪舍内空气净化促进了生猪生产指标日增重的提升,并大大降低了疫情发生概率。
  牧原的生猪果真通过喝上洁净的空气,实现了健康生长。让猪“喝空气”真的能够提升生产竞争力,这打破了养猪人的惯常认知。



  打破常识之七:养猪就是“养孩子”
  随着养猪工业化、信息化与数智化的推进,市场对规模化养猪的认知陷入了误区——“生猪成了标准化的工业品”。
  事实是,生猪永远是哺乳动物,不会因工业化的养殖条件就改变了生猪的饲喂方式与生长习性,那么,遵循生猪的繁殖规律并给予个性化呵护,仍然是生猪养殖成绩提升的关键之举。
  “医生对产妇的健康关注与对婴儿的细心照料,正是我们对待母猪与仔猪的饲养态度。”牧原一个高管曾面对媒体疑问这样描述人与猪的对应关系。
  为落实“养猪就是养孩子”的饲养理念,牧原在养殖一线着力推行共创制,进一步捆绑人与猪之间的责任契约关系,即共创人与合伙人只有更好地呵护承包单元内猪只的健康,才会收获更好的养殖成绩,也才会收获高额的激励。
  可以说,牧原在调整养殖技工与猪只的生产关系上作出了符合生猪养殖与生长特性的管理变革,打破了市场对工业化养殖的误读。
  打破常识之八:知识青年养猪的时代到了
  当下,随着第一代农民工年龄增长,不得不退出打工潮时,打工不行,回家养猪,曾经是共识。
  可是,事实上,养猪人已经迭代了,年纪大一些的农民工回家会看到养猪哪怕在农村,也是知识青年担当大任了,更不用说,集团厂的养殖技工,80后都是年龄******的一批养猪人了。
  商丘夏邑牧原养殖一场场长曾给政经君分析了场内21名养殖技工的年龄与学业结构后发现,80%以上的技工是大专以上学历,还有一名研究生,其中只有场长与3名段长是80后,其余均是90后。
  知识青年成为养殖主体已成事实。这打破了养猪是农村剩余劳力补缺生计的常识,知识青年有接受新事物的理解力,有提升管理效率的逻辑判断力,能够快速推进新技术应用,大规模知识青年奋战在养殖一线,已是牧原养殖效率提升的底层逻辑之一。
  打破常识之九:散养户与集团厂和解了
  2023年,因为疫情的扰动与低迷的猪价,一股对立的情绪蔓延至网络,大量与猪产业相关的利益人在网络上肆意攻击集团厂,认为是集团厂抢食了生猪市场,压制了生猪价格,让他们的利益受损。
  不过,理性的散养户明白,在非瘟生产条件下缺失先进的管理观念与养殖技术,无法防控疫情,才是其退出的关键因子
  然而,不少的养猪人虽然不得不放弃个体养猪创业,却发现规模化集团厂正给他们养猪再创业提供新的平台。
  从网络报道,一批有资本的散养户加入到了“公司+农户”的集团厂里去,让集团厂给自己养猪提供了安全避风港,而被“飞“中招后丧失了资本的养猪人来到了牧原,加入共创制养猪之中,成为新的创业人,收益高且稳定。据官方消息称,到牧原创业的养猪人达7000名。
  从这个意义上讲,一部分理性而智慧的养猪人放弃了单打独斗,选择与集团厂和解,从分化到合流,改写了养猪人与集团厂竞争发展的新格局。
  打破常识之十:中国养猪有赶超发达国家的机会
  中国生猪产业的落后让国人很绝望。当前,欧美发达国家养猪的MSY平均在25头以上,世界养猪最发达的国家丹麦达到了27头以上,而2022年中国生猪的MSY平均是16头。
  不过,中国生猪养殖中,并非没有成绩优秀者。公开数据显示,牧原2022年MSY就达到了25头,正在接近丹麦水平。特别在日增重指标上,牧原养殖日增重已达800克以上,其最高日增重指标已经赶上丹麦的平均成绩1000多克。
  可以说,牧原给了中国生猪产业赶上世界发达国家养殖水平带来了希望。
  这两年,牧原对标丹麦,提出了每头猪降本600元的发展策略,其本意就是要追赶世界*********的养殖水平。当前,公司已实现了140元以上的降本空间,不难看到,牧原“见高就攀”的发展信念已成为公司超越自身,并逐步赶上或超越学习目标的******动力。
  假以时日,中国生猪产业的养殖效率超越西方发达国家,必将打破西方不可战胜的神话。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用足金融养料 生猪养殖撬动百亿产业链
下一篇:四川地方猪品种资源类群再+1,地方猪品种资源类群达9个